(L) CHINA
Monday, May 12, 2008
加拿大世界宣明會
[http://www.worldvision.ca/Pages/Home.aspx]
-(為中國地震救災捐款)
[http://www.worldvision.ca/give-a-gift/Pages/MajorEarthquakeRocksChina.aspx]
香港世界宣明會
-查詢熱線:
香港 (852) 2394 2394
澳門 (853) 2835 2740
香港紅十字
-查詢熱線: 2802 0021
posted by Gameboy @ 10:49 PM,
No comment,
拚湊真相
Tuesday, April 08, 2008
要準確判斷事件的對錯,就必須對事件有充份的了解。
但怎樣才算是充份的了解,這其實很難說準。
最近都留意西藏發生的事,有傳媒報導為有恐怖組織、有預謀煽動起來的騷亂。
有的又形容為是政府對反政府異見人士的鎮壓。究竟拉薩發生過甚麼事?
我們又有否能力從現在的云云的資訊拚湊出真相呢?
翻查網上新聞,傳媒似乎不可以使人完完全全放心依賴:
‧中國當局封殺YouTube 有關西藏的示威抗議畫面。
(http://hk.news.yahoo.com/080317/60/2qqa1.html)
‧中國當局堅稱,中國安全部隊並沒有使用致命武器也沒有開過任何一槍,
及後又承認曾對抗議的西藏人開槍。
(http://hk.news.yahoo.com/080317/167/2qq8c.html)
(http://hk.news.yahoo.com/080320/167/2r1ix.html)
‧CNN對圖片進行裁剪﹐以便符合網頁版面需要
‧《華盛頓郵報》網站把尼泊爾警方對西藏抗議者的嚴厲鎮壓,
說成是西藏發生的事情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80326/chw103417.asp?source=channel)
‧《柏林晨報》網站將一張西藏公安武警解救被襲漢族人的照片硬說成是在抓捕藏人
‧德國一電視台甚至將尼泊爾警察抓捕藏人抗議者說成是“發生在西藏的新事件”
(http://news.sina.com/ch/nanfangdaily/102-000-101-101/2008-03-22/18512755860.html)
參見以上新聞,無論是中方,還是西方在報導這件事似乎都有偏頑或者隱瞞。
身為讀者的我們,可不能將疑似有偏頑或者隱瞞的報導打個折扣,
然後就套在我們主觀的意願裡,當成事實就一定是這樣。
真相又應該是怎樣拚湊出來?
posted by Gameboy @ 8:39 PM,
313 comments,
東京鐵塔
Sunday, March 23, 2008
前幾天,終於入手了一套我很喜愛的電影《東京鐵塔:我的父親母親》。
這是一套很出色的電影,看後的感覺就像用時光機體驗過去和未來一樣。
因為有這樣的感覺,使我好幾天都沒有把影碟的包裝開封。
並不是我捨不得破壞影碟的包裝,而是我沒有足夠的勇氣重看。
也許閣下看得一頭霧水,明明是好一套溫情電影,
搞甚麼形容得像要看恐怖片一樣。
但某程度來說,它的確可以媲美一齣恐怖片,
因為劇情是那麼的平實,才驚醒好些現實原來是那麼恐怖。
《東京鐵塔:我的父親母親》是講兒子如何陪病重母親過最後一段,
也提到兒子的成長。而我們都不異於電影中的主角—雅也;
我們都有放任的時候,我們都為流水般的工作和生活麻木,
我們亦甚少認真思考過「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這些道理。
直到一天我們愛的人離我們而去,我們才晃然我們的人生都浪費了,
又或者恨我們為我們愛的人做得太少。
老實說《東京鐵塔:我的父親母親》的故事,在多倫多的CN塔下、
在香港的獅子山下,還是東京鐵塔之下亦俯首皆是。
在醫院內為生病和感受痛苦的親人心痛,而對改善病情無能為力而感到無助,
大概誰都有這樣的一幕在人生之中。
也許我們下意識跟電影廣告的一句,認為『我以為 我們會永遠一起』。
無奈,生命總有期限,我們並不會跟誰永遠一起生活。
今天再細看影碟包裝的封面,才意識到跟媽媽拖手走路的日子原來不是太多。
大概跟任何一個我愛的人,一起的時間也不會太多。
在生命時間上,也許已沒有給我們放縱的空間。
未看過這齣電影的你,我會推薦你看這齣電影。
posted by Gameboy @ 7:00 PM,
No comment,
昨遲人
Monday, March 10, 2008
巴格達 — 伊拉克的首都
巴格達這個名稱是來自於波斯語,含義是「神的恩賜」。
人類為了爭奪這一幅神賜予的土地,
緊緊的將硝煙與悲情跟這個城市綑綁在一起。
無盡的沙漠,總會有綠洲生存的空間,
無情的鎗火背後,總是有一段段愛情故事。
Uploaded on September 26, 2007 by James Gordon
穆罕默德是一隊在伊拉克採訪隊的翻譯員。
這一個平凡人,跟活在其他城市的平凡人一樣,有一個夢;
有一個安居樂業的夢。
幾年前,穆罕默德向採訪隊記者介紹他的一位女同事,
這位女孩子,會說得一口流利西班牙語,
雖然一身包得密密實實,但明眸的大眼睛傳出萬種風情。
當講到這位女同事的時候,
穆罕默德那心花怒放的樣子不由自主的顯示在他的臉上,
原來這就是他的意中人。
採訪隊記者嘗試鼓勵他表明心意,
無奈國難當前,兩袖清風的穆罕默德怕虧待了意中人,不敢放膽去愛。
穆罕默德希望擁有一間小小的房子,待有一個屬於自已的天地後才放膽去愛。
要在巴格達擁有一間普通的房子,價值大概是二千美元。
也許在採訪隊其他成員的口袋隨便搜查,
口袋裡的美元就已經足夠穆罕默德完成好幾個夢。
愛在心裡口難開,更何況戰爭將至,
國家與個人的命運都押在一大個問號,
感情事都不敢輕舉妄動,恐怕害了對方。
戰後,採訪隊記者重臨巴格達,造訪穆罕默德的家。
一臉意外驚訝,開心得把採訪隊記者擁抱起來,活像劫後重逢。
記者問到他那個似霧迷離的愛情故事發展,
他低頭不語,好一會才說女孩子幸存,但戰火把她的心炸死了,
她要出國到西班牙去。
穆罕默德表示,他的愛沒有死,戰火讓他明白到,
正如台灣著名哲學家史作檉說:「在人生的過程中,
或許會出現任何人所意想不到的殘忍之事,
但最後總還有一點點東西會在灰燼中殘留下來,
並使人獲得一點慰籍,那就是愛情。」
*本篇故事取材自張翠容的《大地旅人》